【象舞指数】《世界杯最前沿》:大小屏互动、融媒体传播、品牌式呈现
这些短视频成功引导观众全程观看该融媒体节目,以及电视端对赛事的直播,实现了大屏和小屏的有效互动,成为总台世界杯报道的一抹亮色。
《世界杯最前沿》融媒体直播节目至今已经播出十余期,播放量常常在400万-600万次左右,不少衍生短视频的点击量较高,呈现出融媒体产品在体育赛事领域的一些创意实践,给大小屏受众提供了具有伴随感、实时感、专业感和饱和感的观看体验。
1
第一,伴随式的同境感
足球比赛吸引观者的魅力之一,就在于观看赛事实时现场或直播时所感受到的高度未知感。
然而,伴随未知感的是预知和预测需求。《世界杯最前沿》正是顺应了受众的这种需求,将直播“延伸”到比赛之前,让观众在赛前就“预热式”进入同时同刻的观看状态,而且让观众意识到还有无数球迷“伴随着”自己共同观看赛前预热。
所谓“看球是一种众乐”,就是要“一起”看球才能构成“众乐”。该节目以新媒体传播的创新形态营造出“共同观看”的“热闹气氛”,以及观众对此类内容形式特别是“热闹气氛”的依赖和“观看黏着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源自该节目的短视频传播对大小屏互动起到很好的“增温”作用,形成“短视频预热融媒体节目—融媒体节目预热电视端赛事直播—大屏直播为融媒体节目和短视频提供素材”的接续式、通路式传播链条,以及融媒体产品的设计制作流程。这种屏幕上的“大小互动”、时间上的“远近交叉”传播模式,值得后续相关融媒体产品参考。
2
第二,实时性的获得感
《世界杯最前沿》的空间没有局限于虚拟演播室,而是在直播中穿插相当数量的连线报道,包括前方记者和专家点评。
这些连线也没有局限于和卡塔尔世界杯一线记者的沟通,还关注到足球强队所在国对赛事的反应,比如节目连线总台驻伦敦站记者,让观众实时看到当地英国人对自家球队输赢的反应和感受。
所有这些内容,借助新媒体传播“短平快”的灵活特性,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与世界杯赛事“时空同步”的获得感,纵然与卡塔尔相隔万里,但对赛事的感受却如身临其境,而这无疑增加了观众对节目的持续期待。
总台对世界杯的独家转播权,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记者站点等独家优势,为该节目的短视频内容提供了独家素材资源,使其能够延续临场感、实时感的传播效应。不少连线报道的环节和内容,在播放效果上同样因其内容的独家和权威而取胜。
3
第三,专业化的认知感
《世界杯最前沿》不仅有对赛事及其关联信息的“消息式”报道,同时还有对比赛的深度专业化分析。
例如,节目邀请了足球战术分析师董午志,对每个比赛日的焦点赛事进行全维度深度解析,同时配合具有设计感、视觉感的技战术动图,让观众对复杂多变的比赛重点桥段有一目了然的感知。
此外,节目还配合赛程播放了不少介绍球队和球员过往战绩、比赛特点、技术运用以及前瞻预判的专业小片,让观众在看世界杯比赛时不仅是“看热闹”,还能“看门道”,甚至可以“带着”一些观众“进门”,成为足球的“入门级专家”。
如前所述,这些专业点评内容是后期短视频剪辑和传播的优良“原料”,在视频形态的“长短结合”之中,短视频的“关键点解读”与直播时的“完整式解读”相结合,短视频与节目的联动使节目的延伸性和生命力大为延长,这对于大屏和小屏、专业与非专业的观众深度了解和理解世界杯来说,都具有“解渴”与“过瘾”的功效。
4
第四,饱和式的体验感
该节目的另一个特点是形态丰富、主题多元。
例如,通过主持人口播和访谈,以及记者连线、专家分析、短片集锦、动画特效等方式,在一个多小时的节目里较为密集地呈现赛事回顾、战术分析、数据解读、现场报道、球队故事、比赛前瞻等内容;在内容上关注的主题也较为多元,既有对世界杯“主角”——球员、球队的关注,也有对“配角”——裁判、球迷、工作人员等不同群体的关注。
该节目具有创意的制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也值得点赞:
虚拟背景叠加虚拟屏幕互动、与场外球迷互动的抽奖、大小屏相融和互动,以及长短结合、远近交叉的叙事手法等,既满足了观众的“饱和感”体验,也满足了融媒体节目品牌播放呈现的需求。
随着世界杯的进程,特别是赛事进入更为激动人心的决赛阶段,期待 《世界杯最前沿》及其短视频节目,能够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精进,与卡塔尔世界杯赛事一起,构成又一次令人难忘的世界杯记忆。
象舞指数观察员
刘俊
中国传媒大学
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《现代传播》编辑部主任
总监制 ▏张 弘
监 制 ▏周 滢 丁 迈 王晓丹 朱 红
撰 稿 ▏刘 俊
专家指导 ▏马 铨
主 编 ▏丁 旭 孙 静
编 辑 ▏谢佳琪 王 丹 张雪净 全 慧
数据榜单 ▏龙长缨 吴 东 杨金姝
图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提供
更多内容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